|
联系我们 |
 |
|
·地址:河北省清河县小屯工业园49号
·电话:0319-8031234
·传真:0319-8030849
·邮箱:xl@hbqhxl.com
·Q Q:362398045 |
|
 |
|
 |
密封胶条知识中心 点击次数:1804 发布时间:2020/4/11 10:19:42 返回上一页 |
 |
|
|
密封条的发展史 |
密封条生产厂家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非接触式机械密封,如周向圆弧槽雷列台阶面和螺旋槽面的流体动压密封,径向锥面、台阶面和凹槽节流静压密封。1971~1974年,由于宇航和核电方面的特殊要求,在结构上出现了多级密封,在材料上出现了碳化硅和优质的不同浸渍材料的石墨。1977年出现了螺旋一机械密封组合的密封、改进的中间浮动环密封、浮环一机械密封组合密封等新结构从而使机械密封达到了新的水平。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,出现了新结构、新概念、新技术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新型机械密封。如研制出的“零泄漏”机械密封,打破了非接触式密封总是泄漏的老概念;开发出了上游泵送机械密封;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,为了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,利用自动控制理论,开发出了可控机械密封。。国内机械密封研究起步较晚,但近年来发展很快。1956年兰州炼油厂、沈阳水泵厂等单位首先试制泵用机楲密封。1966年天津机械密封件厂开始生产机械密封。1970年由机械工业部、石油部、化工部所属科研、生产、使用单位组成联合设计组,参考了国外先进结构,联合设计了“泵用机械密封系列”。 密封条生产厂家在1973年化工部所属单位组成联合设计组完成了“釜用机械密封系列”设计工作。1975年,机械部批准颁布了《泵用机械密封标准》(JB172-1975),1994年进行了更新,形成JB/T1472-1994《泵用机械密封》标准。1978年化工部批准颁布了《釜用机械密封标准》(HG5-748-1978;HG5-751~756-1978)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,加速密封技术的发展,1980年以后陆续引进了英国 Crane Packing有限公司、美国Sealol公司的普通型机械密封、西德 Burgman公司热流体动力型机械密封和日本Eagl公司反应烧结碳化硅密封环。通过攻关、消化引进技术,使机械密封在品种、材料、技术参数等方面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,部分产品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。 密封条生产厂家在1993年国家颁布了国标(GBT14211—1993)《机械密封试验方法》,1999年国家机械工业局修订了《机械密封技术条件》(JB/T4127.1-1999)、《机械密封分类方法》(JB/T4127.2-1999)、《机械密封产品验收技术条件》(JB/T4127.3—1999),《机械密封用碳石墨密封环技术条件》(JB/T8872-2002)和《机械密封用碳化硅密封环技术条件》(JB/T6374-2006),为机械密封产品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提供了保证。但是,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,我国的机械密封技术仍显得相当落后,如制造方法陈旧,密封材料品种少,普通型产品多,带液膜或气膜的高参数机械密封刚刚开始研制,在机械密封理论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。在正确应用、推广使用方面,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,也存在一定差距。 |
|
|
|